随着新闻发布会的召开,胡某宇事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,对于这个不幸事件的调查也可以告一段落了。
胡某宇案排除刑事案件,定性为“自缢死亡”,回击了一众网络谣言。从警方公布的细节来看,胡某宇自杀的原因指向心理问题:性格内向孤独、缺少深入情感沟通、缺少情绪宣泄渠道等。
心理问题是可怕的,它像一个躲在黑暗中的幽灵,时刻准备发起攻击。疫情三年,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凸显。长期的居家网课导致青少年缺少集体活动、缺少真实世界的情绪倾诉;持续接触手机、电脑,使很多学生沉溺游戏等虚拟世界,情感趋向封闭,亲子关系紧张。
据报道,到2022年,全球患精神疾病者已经超过10亿人。疫情发生后,我国儿童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加。有医院近两年因心理疾患就诊的病人中,青少年增加了30%。
“胡某宇自杀案”再次敲响警钟,心理问题不是个案,而是全社会的公共卫生课题。疫情三年带来巨大的群体心理创伤,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重要的次生灾害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,刻不容缓。
首先,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。心理问题像洪水,事前可预防,事中宜疏导。部分家长重视学生的成绩、身体,却忽略了心理状态是否健康。家长多一些沟通和鼓励,少一些呵斥和对立,可以帮助孩子驱散阴霾,积极阳光。
学校抛弃唯分数论,多组织课外活动,老师给予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关爱,多做心理按摩,能够拯救处于低谷中的学生。
其次,应该真正把心理疏导机制落实到位。很多中小学、大学都设有心理老师岗位,校外的医院也有心理诊室,社会机构也有心理热线,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受心理问题困扰?究其原因,一是心理问题具有隐秘性,中小学生就诊意识低;二是部分学校心理疏导机制沦为摆设。
学校应该防患于未然,建立常态化心理沟通机制,多鼓励青少年打开自己,坦然面对负面情绪。学生是否会主动找老师倾诉,是第一个问题;面对学生的倾诉,老师能否足够重视并科学引导,是第二个问题。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,才能避免后续的一系列问题。
实际上,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政府层面关注。教育部明确要求,中小学校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、初中、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,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培训。河南省也多次发文,关注疫情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。
心理问题是隐秘和无形的,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脱身,但外人不易察觉。面对心理问题的冷酷和残忍,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,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。
Copyright © 2022 心潪心 版权所有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金海路197号轻功厂房四楼 湘ICP备16018595号-16 XML地图 网站模板